12月11日,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建築及附近道路上布置國家公祭日主題标語牌,以莊嚴肅穆的氣氛迎接首個國家公祭日。新華社記者 孫參 攝
中國網12月13日訊 12月13日,是中華民族近代史上最沉重的一頁。77年前的今天,侵華日軍攻占南京,在此後的一個多月,血腥屠殺30餘萬中國人,制造了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事件。其滔天罪行,罄竹難書。
77年後的今天,中國迎來首個國家公祭日,在南京舉行國家公祭儀式,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活動。14億中華兒女以莊嚴肅穆的形式,悼念死于日寇屠刀下的遇難同胞。
紀念,以國之名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主要參戰國政府紛紛推出國家級哀悼日,以國家公祭的形式來祭奠遇難國民。而我國作為二戰戰勝國,在國家層面缺少一個集中祭奠平民死難者的紀念日。
2005年3月,49位政協委員聯名提交提案,提議設立國家公祭日。此後,關于設立國家公祭日的呼聲一直沒有斷過。今年2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将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今年,中國抗戰相關紀念活動呈現罕見高規格。7月7日抗戰爆發77周年紀念日當天,習近平、俞正聲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現身中國人民抗日戰争紀念館參加紀念儀式。這也是首次有國家最高領導人在“7月7日”這一天參與官方紀念。
時隔兩個月,9月3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全部出席中國首個法定的抗日戰争勝利紀念日活動,打破了以往最高領導人隻在“逢五逢十”年份才出席抗戰勝利紀念活動的規律。
銘記,不為延續仇恨
随着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臨近,官方、民間展開了一系列相關活動。
國家檔案局于12月7日至13日在其官方網站發布七集網絡視頻《南京大屠殺檔案選萃》。檔案種類包括:日軍自己拍攝的照片,日本記者發自南京的報道,日軍和日本特務機構的有關報告,日本軍人後來對屠殺罪行的自供,南京有關方面收埋屍體的記錄等。
南京市檔案館從南京大屠殺檔案中選取100份“市民呈文”,并向社會陸續公布。這些呈文主要成文于1938年2月至1946年1月,是當時市民控訴日軍暴行的狀子。曆時4年編撰,收錄2600多詞條的《南京大屠殺辭典》第一卷本月7日在南京舉行首發式。辭典分四卷共收錄8000多詞條,是我國第一部有關南京大屠殺曆史的辭書,2015年前四卷将全部出版。
12月10日“世界人權日”當天,“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遺屬緻聯合國人權機構公開信”在南京向社會公布。公開信由3361名南京大屠殺遇難者遺屬和幸存者聯合起草,遺屬們在公開信上呼籲:我們銘記曆史不是為了延續仇恨,隻有中日雙方共同站在尊重曆史事實的基礎上,中日兩國人民才能達到真正的和解。
此外,中國民間對日索賠聯合會日前通過日本駐華大使木寺昌人,緻函日本政府及首相安倍晉三,要求日本政府向被日軍殺害的南京30萬亡靈謝罪。這也是中國民間機構首次以函件方式要求日本政府就南京大屠殺謝罪。
公祭,不僅僅為南京
今年7月6日上線的國家公祭網主頁,列出了七類遇難對象供海内外網民悼念:包括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化學武器死難者、細菌戰死難者、勞工死難者、慰安婦死難者、三光作戰死難者、無差别轟炸死難者。
國家公祭日設立專家組成員、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說,近代以來,日本帝國主義魔爪遍及中國各地,無數同胞遭遇殺戮,“南京大屠殺事件是侵華日軍滔天罪行中最典型的一例,但南京不是全部”。
而在今年2月27日通過的法案中明确,公祭對象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及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争期間被殺戮的同胞。朱成山介紹,日本帝國主義染指我國,最早可追溯到1874年侵略台灣,此後一直到1945年宣布投降,日寇在中華大地肆虐,燒殺擄掠,無所不用其極。其間被日軍屠殺的都應成為公祭對象。
參與,更要擔當使命
災難的曆史,理應成為民族記憶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規格舉行國家公祭,更需全民一起參與。
自國家公祭日設立以來,越來越多的公衆走進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參觀,在“萬人坑”遺址邊默哀,在“哭牆”前獻花;數以千萬計的網民,在國家公祭網和手機客戶端上,進行網絡祭奠。
在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當天,普通民衆該如何參與?
專家建議:為遇難同胞送上一篇悼文或幾句祭語,用以表達對逝者的哀思與悼念;打開電視、廣播或網絡,随時注意南京主會場的公祭儀式,在警報聲響起的那一刻,立即停止手中的一切,在警報聲中肅立、默哀;關注公祭儀式的細節設計,領悟“勿忘國恥,圓夢中華”的要義。此外,當天應盡最大可能停止一切娛樂活動。
短暫的公祭儀式很快就會結束,更重要的是要從中收獲銘記曆史的責任、振興國家的擔當。這是舉行國家公祭的要義所在。
其他地區、國家的紀念日
聯合國:國際大屠殺紀念日
2005年11月1日,第60屆聯合國大會通過了由104個國家共同發起的決議草案,決定将每年的1月27日定為“國際大屠殺紀念日”,以紀念在納粹大屠殺中罹難的600萬名猶太人。決議通過後,聯合國秘書長說這特殊的一天是“提醒世人牢記大屠殺的普遍教訓的重要日子,對這一獨特的罪惡,不能簡單地讓它成為曆史并遺忘”。
俄羅斯:衛國戰争勝利紀念日
衛國戰争勝利紀念日是蘇聯戰勝德國法西斯的紀念節日,定在5月9日。俄羅斯獨立之後保留了這個節日,并改稱為勝利節,屬于法定假日。每年這一天,俄全國不僅放假一天,而且還要舉行閱兵式,鳴放禮炮等。俄總統普京還于今年11月4日簽署法令,宣布每年的12月3日為“無名烈士日”,以紀念在二戰中為國捐軀的蘇聯軍隊将士。
美國:珍珠港事件紀念日
1941年12月7日,日本法西斯偷襲珍珠港,緻使2388名美軍官兵死亡,1178人受傷。2011年珍珠港事件70周年紀念活動7日在美國夏威夷檀香山隆重舉行。當天,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命令,将12月7日定為“國家珍珠港榮軍紀念日”,并定期舉行紀念活動。
德國:納粹受害者紀念日
1945年1月27日,蘇聯紅軍解放了位于波蘭南部的奧斯威辛集中營。二戰期間,德國納粹在這裡監禁過數百萬人,并屠殺了其中的110多萬人,受害者絕大部分是猶太人。
為銘記奧斯威辛集中營的慘痛教訓,1996年,在德國前總統赫爾佐克的倡議下,德國将1月27日定為法定的“納粹受害者紀念日”。此後,每年的這一天德國都舉行官方紀念活動,教育人們永遠記住納粹罪行,防止曆史重演。
新加坡:全面防衛日
1941年日本發動太平洋戰争,新加坡在1942年2月15日被攻占。日軍攻陷獅城,進城後展開針對華人的大屠殺,史稱“新加坡大屠殺”。由于人員傷亡慘重,“新加坡大屠殺”與“馬尼拉慘案”以及“南京大屠殺”被列為二戰日軍屠殺平民的三大慘案。
為牢記這一曆史傷痛,新加坡于1967年2月15日豎立“日本占領時期死難人民紀念碑”,此後,新加坡每年都在紀念碑前舉行公祭活動,以紀念日占期間死難的同胞,強化國民憂患意識。
綜合新華社、中新網、新京報等報道